大象新闻记者 孙玥 张静
河南第一批援驰武汉医疗队:
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:卢艳秋博士
2月9日,中午。
今天中午,我刚走进病房,那位43床五十多岁的阿姨正在吃饭,一看见我走进来,她赶紧放下手中的碗筷,急急忙忙拿起口罩掩住自己的口鼻……
看到这一幕,我眼泪刷的一下就流了出来。这样的动作、行为,假如不是在如此特殊的环境中,不会有人把此当做一种妥当、友善的行为,甚至有人会把这当成一种嫌弃、一种恶意。而在此时此刻,在武汉市第四人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房里,这样的行为,是出于一种真切的爱护,这位感染病毒的阿姨,生怕把疾病传染给我们这些医护人员……

事实上,这也不是我这段时间第一次落泪了,我这人泪点太低,当时我在得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的那一刻,我就没忍住号啕大哭一场。当然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,我相信凭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平,一定能为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,因此在医院组建医疗队通知还没下发之前,我就已经做好了随时赶赴武汉参与救援的准备。
老公得知我要到疫区一线援助,毫不犹豫地推掉公司的所有安排,从上海飞回郑州,全力照顾双方老人和年幼的孩子,帮我解除了后顾之忧。为了不让家中年迈父母过于担心和着急,时至今日,父母都还不知道我去武汉支援这件事。
我们一线的隔离病区条件有限,防护服穿脱非常不方便,而且护目镜戴时间长了总是会看不清,这也为我们的救援增加了很多难度。所以我们的队员们总是在一起互相帮助、相互督促、主动隔离,积极克服困难,尽全力完成救援任务。

其实,对于新冠肺炎患者来说,比起身体的不适,更让人难以承受的是心理上的恐惧与无助。所以,每次我们查房,都会强忍着穿防护服的气闷、不适,耐心倾听每位患者的倾诉,并回以他们暖心的安慰和鼓励。仅用了一周时间,病房里每一位患者脸上都有了舒心的笑容……
每离开一个病房,我都会对患者做出加油的姿势,而且还隔着口罩对他们说一句“加油”,穿着防护服的我,做这些动作的时候一定像一只笨笨胖胖的小熊吧?但我相信,我们一定是最有力量和希望的!